本网北京1月28日电(李德金)大力发展生态佛农产业,兴“三农”以“善”养天下。日前,中国林业和环境促进会寺院道观生态文明建设委员会会长张英江在该会成立大会上提出了生态佛农理念,以引导有信仰的佛教信众来坚守农业底线,践行人间佛教;副会长谢超作了《生态佛农——膳养天下乃为民》的发言。
作为中国拥军优属基金会优秀传统文化专项基金管理委员会主任、中国佛教文化发展促进会会长和寺院道观生态文明建设委员会会长的张英江,他提出的生态佛农理念,需要广大居士信众共同发心,共同努力,在推动中国农业发展的过程中,尽己之力,奉献智慧,利益大众。
据他和副会长谢超介绍,生态佛农的主旨是用佛陀的智慧来指导农业,用利他的精神来投身农业,用慈悲的心态来经营农业,运水搬柴,锄田种地,乃至穿衣食饭,都是修行佛法。
张英江会长在讲话
谢超副会长在讲话
以生态佛农理念引导居士信众参与到农业的改革中去,保障食品安全和推动生态农业发展,扶植和引导有慈悲心能担当的企业和企业家来共同推动生态农业发展;以产业来带动慈善,回报社会,净心导善、益民厚生;通过佛教的理念和正能量来引导农业在种植、加工、销售等过程中,不做假,不造假,不掺假,不昧良心,不坑蒙拐骗,做良心事,赚安心钱,行善举,利众人,用慈悲心,善心,良心来从事农业,生产安全放心的产品,服务和利益广大的群众。这是生态佛农理念的中心内容。
他们认为,生态佛农理念能有效对治“三农”问题:
1.以佛净心,通过“净心”来带动善行,提高农民佛教居士信众整体素质和道德水平,引导佛教农民居士信众心灵改善。
2.通过改善佛教农民居士信众的生活氛围和环境,以干净、生态、美丽的农村,来承载、保护、整合传统文化资源,拉动和促进观光旅游休闲产业,从而达到健康有序,兴旺农村的发展目标。
3.以佛助农,通过“喜舍利生,利和同均”来整合推动农业健康发展,以奉献喜舍精神来鼓励大德大能居士信众投资参与生态农业建设,鼓励创新和研发、推广农业“高”“精”“尖”技术。
据了解,在生态佛农理念的指导下,中投国粮-医筋堂等产业公司多年来专注于富硒技术及富硒营养产品的深度开发,富硒产品被广泛用于农业生产、大健康产业、养老产业、医疗产业等领域。发展富硒农业对于带动大农业、大健康产业发展,增加农产品附加值以及推动农业转型升级有着积极作用,是推动中国农业科技化、生态化、绿色化、产业化的重要革新,该公司自成立以来,在全国各地进行了不同规模的富硒试验种植。种植品种包括粮食类(大米、小麦、玉米、小米、燕麦、荞麦等)、水果蔬菜类(苹果、梨、樱桃、草莓、葡萄、红薯、山药、韭菜等)、菌菇类(香菇、木耳等)、中草药类(富硒桑叶、绞股蓝、败酱草、燕麦苗等),均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作物有机硒含量均符合国家标准,累计种植面积10万亩以上,具备了大规模种植的基础和经验。
大会合影
(录入人:金春妮 签发人:戴靖)